“9·29”樓市二輪調控新政出臺正式滿月,從各地隱約呈現卻至今仍未得到數據證實的“退訂”、“退房”潮中,除了可以窺見“限貸”、“限購”政策的威力之外,也包含了市場中買方對房價下降的預期正在呈現。不過,本報記者新政滿月后回首觀察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樓市卻發現,雖然樓市調控措施逐步加溫,已經“很給力”,但是處于調整狀態之中的房價降幅依然非常有限。不過,不少業內人士預期,隨著成交量的萎縮,市場觀望情緒逐步濃厚,在資金壓力下開發商只能以價換量,房價“真摔”在未來依然可期。
文/記者賴偉行、趙琳琳、李媛
本報訊 (記者李鳳荷、陳白帆)國慶前后,隨著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陸續出臺限購令,不到1個月時間,已經有14個城市出臺了限購令。從限購令出臺后的效果看,再加上嚴格限制第三套房貸和加息等因素,各大城市觀望氣氛濃厚,9月的熱銷勢頭不復出現,相當多投資性買家因限購和貸款因素而暫不出手。然而,盡管絕大部分城市都未說明限購時間,但依然很多人擔心一旦限購令解除,之前被壓抑的強大需求將如洪水泛濫。因此,如何保證限購令解禁后的樓市仍健康穩定,房產稅很可能是不得不祭出的終極一招。
一線城市掃描
廣州:
新樓開盤低調賣價高開
剛剛過去的10月,在限購令即將出臺消息的影響下,廣州樓市以15日限購令正式出臺為界經歷了一段先揚后抑的過程,網簽量在15日之前連續數天維持在過千套的驚人水平上,之后急速回落至3位數的水平。但全月的成交量仍然將創下同期新高,有機構的監測就顯示,截至目前10月廣州十區成交量已經超過15000套,環比9月增長了1倍以上,而十區成交均價大約為13277元/平方米,環比下降0.15%。從目前情況來看,廣州房價并沒有出現實質性的下降。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政策高壓下成交卻如此驚人,其實是由多方因素造成。首先,9月底多個新盤搶閘,且成交理想,但由于網簽的滯后性,其成交情況多反映在10月份的成交里面,其中不乏推貨量過千套開盤當天成交也近千套的十年小雅,而于中秋期間開盤的幾個熱點盤君華香柏廣場、合生頤景華苑、萬科華庭等,開盤當天成交均過百套,但也集中反映在10月的成交中;第二,十一期間雖然政策施壓,但主打剛性需求、且總價多在120萬元以內的樓盤依然受到市場的追捧,例如時代南灣、招商金山谷、一品湖山和雅寶新城等。至于作為政府工程的亞運城,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及較好的投資前景,成交也一樣飄紅;第三,由于“9·29”新政后,多個城市推出了限購令,廣州也放出了風聲,因而市場出現了一場限購前的“搶購潮”,購房者搶閘購房,而開發商也加速簽約,以致15日之前幾天的網簽量暴增。
記者走訪發現,在新政調控之下,部分逆勢開盤的樓盤都較以前轉趨低調,沒有過多的宣傳和造勢活動,同時在開盤中采取吹風價比開盤價高出一截的營銷模式,吸引買家入市。位于南洲板塊的某樓盤在新政后開盤就非常低調,除了在開放樣板房后推出交付5萬元誠意金可享受九五折優惠活動之外,在營銷方面沒有特別的手段。在報價方面,銷售人員一貫保持價格往高處報的作風,讓人產生樓盤漲價幅度很大的假象。但在開盤日價格反而是略低于之前均價2萬元/平方米的報價,實際上只有少部分的高層單位價格超過2萬元/平方米,而其他的樓層單位均價在18000元/平方米左右,并有少部分17600元/平方米的單位,最終當天就銷售了接近一半大約過百套的貨量。
經緯行研究中心主任許婉婷認為,繼9月底二次調控新政和地方限購后,央行于10月19日宣布加息0.25個百分點,次日住建部也相應提高了公積金的存貸款利率,進一步強化了樓市調控的力度,表明了政府調控房價的決心。三年來首度加息意味著信貸政策的調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開始收緊,之前由于寬松貨幣政策而導致的資產價格泡沫有望得到控制,通脹壓力將得到緩解,部分因通脹預期尋求資產保值的購房者或重回觀望態勢。另外,加息意味著購房成本增加,也意味著開發商降價的動力將加大。銀行貸款利率提高意味著開發商已有的貸款成本將提高,雖然目前來說并不至于對開發商產生太大的沖擊,但并不代表連續加息后開發商依然能夠承受。目前金融機構已收緊新增開發貸款,開發商的融資渠道變窄,于是多選擇民間資本和信托平臺這類融資渠道,相應的成本也提高,若是已有銀行貸款的成本因連續加息后進一步增加,則開發商的資金運轉將更難,屆時唯有加快銷售回款。在這種預期情況,不排除一部分資金壓力大或一直采取快速銷售戰略的房企在本輪加息中就率先降價,以實現資金的快速回籠。房價預期的改變意味著更多的購房者將陷入觀望,當市場陷入持續觀望狀態,離開發商降價也就不遠了。
上海:
豪宅熱銷大幅推高均價
“9·29”新政滿月,上海樓市也如申城天氣一般遭遇寒流過境,商品住宅成交量持續下滑。但普通百姓最關心的房價卻“表現不佳”,只有少數外圍樓盤微微下調,遠遠達不到“跌”的程度。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上海房屋均價仍然站在超過22000元/平方米這一價格高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上海星河灣等豪宅在本月的集中成交。根據漢宇地產市場研究部發布的一手房數據,10月18日~24日這一周,全上海市公寓成交均價已經上漲至22406元/平方米,環比上漲13.4%,成為近兩個月周成交均價的新高。但在扣除上海星河灣、仁恒怡庭這兩個豪宅的價格影響之后,全上海市公寓的均價只有17958元/平方米。但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即便是把貴價豪宅排除在外,上海樓市也沒有出現明顯的價格下跌。事實上,上海一般商品住宅的價格仍然保持穩定,之前喊出“降價”口號的,只是一些一度熱銷的郊區外圍樓盤,特別是外環以外的板塊。而漢宇地產的數據也顯示,即便是這些偏遠板塊的樓盤,價格跌幅也都在5%以內。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些樓盤與市區內的樓盤相比,本身并不算稀缺,也就難在市場環境欠佳時“保值”。而且在調控措施出臺前,這些板塊樓盤的價格都曾有過大幅度的提升。
漢宇地產對旗下100多家門店的調查數據顯示,10月以來,主動撤銷購買意向的客戶數量占到總成交的三成左右,其中首次購房和改善型購房客戶各占一半。但這不意味著購房者已經徹底打消購買念頭,除了那些確實承擔不了首付和利率的買家不得不“被退房”和“被觀望”,仍有不少人“伺機而動”。上海的符阿姨就代表了不少購房者的心態,她告訴記者,受“限購令”影響,自己一家原來“逐步漸進”式的購房計劃已經全盤打亂,現在的計劃是一步到位。
目前上海樓市普遍打出“優惠”牌。據搜房網數據監控中心統計,截至10月19日,11月份預計打折優惠樓盤148個,環比再漲4%。但是,超過半數的打折樓盤不過是總價9折甚至以上、總價優惠10萬元以內,遠未達到購房者的心理預期。
受10月份零星出現的“退房潮”影響,不少樓盤選擇延遲開盤,尤其是十多個上海內環以內高檔樓盤“集體遲到”。
與此同時,10月28日,上海10月份最后一塊出讓的住宅用地被旭輝集團以4.56億元拿下,溢價193%,樓面地價達8160元/平方米。旭輝方面表示“物有所值”。有業內人士表示,種種跡象說明,盡管調控影響逐步顯現,但較為稀缺的優質住宅地塊仍不乏開發商追捧,開發商仍然“不差錢”。